海葵目(學名:Actiniaria,英語:sea anemones),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。雖然海葵目動物看上去很像花朵,但其實是捕食性動物,有些海葵本身是透明的,產生黃褐色乃至紅、綠等的色彩是靠共生藻和本身的色素生成,因而牠主要還是以光合作用來提供能源。這種無脊椎動物沒有骨骼,錨靠在海底固定的物體上,如岩石和珊瑚。它們可以很緩慢的移動,但緊急的時候少數品種甚至會擺動軀體來游泳。海葵非常長壽,通常可以生存數百年,甚至有發現到2000多歲的高齡海葵。寄居蟹有時會把海葵背在背上作為偽裝,也有很多生物與之共生。
海葵多數棲息在淺海和岩岸的水窪或石縫中,少數生活在大洋深淵,生活在水深100m至10210m深的水域。在超深海底棲動物組成中,所占的比例較大。這類動物的巨型個體一般見於熱帶海區,如口盤直徑有1米的大海葵只分布在珊瑚礁上。海葵目共有1000種以上,產於泥沙或石隙中。
口盤中央為口,周圍有觸手,由十幾個到多的達千個以上的都有,如珊瑚礁上的大海葵。珊瑚也利用觸手捕捉小動物,一般人都以為牠像植物(但其實生活在鹹水的是海藻與浮游生物,海洋缺乏木質陸生形態的植物。),但牠不是,牠其實是動物,另外也不要將海葵和珊瑚搞混了,珊瑚是群集性且觸手短細,海葵則是徹頭徹尾的獨行俠。為了爭奪地盤,牠肥大的觸鬚還會毆打其他海葵,或是使用頭槌的方式進行戰鬥,但出手速度相當慢,人類要使用縮時攝影才能看到海葵長達數分鐘的一次出拳。在格鬥中被打敗的海葵會逃離現場,而一樣動作也是十分遲緩。
一類隔膜以6為基數,一般為不分泌骨骼的單體珊瑚;觸手一般都按6和6的倍數,在口周排成多環,彼此互生;內環先生較大,外環後生較小,在海水中延展形似葵花,故名;
觸手上布滿刺細胞,用做禦敵和捕食。大多數海葵的基盤用於固著,有時也能作緩慢移動。少數無基盤,埋棲於泥沙質海底,有的海葵能以觸手在水中游泳。
海葵形態,顏色和體形各異。輻射對稱,桶型軀幹,上端有一個開口,開口旁邊有觸手。觸手起保護作用,還可以抓緊食物。觸手上面布有微小的倒刺。海葵通常身長1.8~3公分(0.71~1.18英寸),但有一些甚至可長到2公尺(6英尺7英寸),或小於4公釐(0.16英寸)。
海葵是肉食性動物,捕食魚、貝殼和浮遊動物(如橈腳類、甲殼類動物還有微小的海洋幼蟲)以及蠕蟲。它們用帶有分泌毒液的刺胞細胞(nematocysts)的觸手去捕取食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